巷子內的公告

It seems no one can help me now I'm in too deep There's no way out This time I have really lead myself astray Runaway train never going back Wrong way on a one-way track Seems like I should be getting somewhere Somehow I'm neither here nor there

2007年3月23日 星期五

瓦拉普 - 主流 非主流 保養品? 女人 黑人 黑女人?




周末與美國紐約的好友閒聊,不免俗的談到美國近來最熱的話題,就是這次美國的總統選舉有沒有可能是女人或是黑人當選? 

紐約一向是民主黨的大本營,選民也最為開放,種族與性別的議題在這裡也不明顯;過去10年雖然都是選出共和黨的市長,但也都屬於偏自由派的共和黨,對同性戀及墮胎等保守議題,多持開放的態度。不過好友卻說,女人或黑人要做總統,恐怕時機還未到。 

自從 Danzel 得到了奧斯卡的影帝,這幾年黑人似乎漸漸的被還以公道;傳統印象中主流與非主流界限在多個領域中越來越模糊。我在高中時曾進了一間私立基督教高中,97% 的學生都是黑人,2 年的時間下來,讓我其實很喜歡與黑人相處的感覺。尤其是每天都要上的一堂聖經課,就跟多數電影上演的黑人教堂一樣,很奔放、很瘋狂。現在回想起來,只後悔當時沒有好好的研究他們的肌膚,只喜歡研究他們的頭髮。 

與黑人相關的保養品牌,印象中真的很少;只記得他們有些獨特的頭髮相關商品,然後就是些專注黑人市場的體香劑。主流的時尚世界中,依舊是白。在開始體驗天然保養品的時候,曾接觸過真正來自非洲的 Black Soap,不過也僅止於此。

Carols Daughter 算是這幾年較具代表性的黑人品牌,也算是他們的驕傲之一。產品線豐富達300 餘種,是屬於香氛保養品牌。黑人偏好較為濃烈的芳香,可能與他們開朗的個性有關。Carols Daughter 的品牌操作也很明顯強調他們帶著顏色的 heritage,久久逛一次他們的網站,就會看到不同的黑珍珠在代言;同時在紐約哈林區還開有一間旗艦店。

不管喜不喜歡或是會不會用,我都希望看到他們成功的跨越那一條線。 寫到這裡,眼前還看的到當年的高中牧師;豐富的肢體語言,充滿著傳道的熱情,無時無刻都帶著陶醉在聖經感化裡的表情;還有同學那陽光下閃亮的黑色肌膚。 「黑其實真的很美」,對比最近開始的美白產品廣告,主流還是非主流,你說呢?

2007年3月11日 星期日

瓦拉普 - 【原始系保養品 Tinderbox】




上個星期,店長馬力歐請我收集一下家裡 Tinderbox 的空瓶,說他需要用在店裡櫥窗的陳列。

Tinderbox這個品牌我一直沒有好好介紹她的來龍去脈,原因是當初上市的時候,是叫店長做的簡介;雖然後來一直有不同的想法,但我覺得當初店長做的介紹,讓我說了其他卻顯得多餘。 

從事這個行業的人,我不知道別人這麼看待;但我習慣用戀愛關係,馬力歐卻習慣用菜來形容保養品,當然與他做餐廳的背景有關。對他來說,做一道華麗的菜太容易,吃的時候驚喜,但吃完容易忘記;看似越簡單的菜,越需要真功夫,吃完才能讓人回味無窮。

Tinderbox 是少數讓他有這種感覺的產品,分享一下他去年做的介紹: 『 回味似乎是一種有距離 、 有空間的想像, 一種讓我想哭的感覺;我想很少人會這樣形容保養品吧。 【美麗】理應是最讓人有想像空間的, 但弔詭的是,有越來越多的保養品牌,卻越來越少有讓我回味的。 也許是我感覺不到在行銷廣告的背後,還有對我們肌膚的尊重; 又或許是太多的商業炫麗包裝,讓人很難再存有對美麗的奢望。 我喜歡 Tinderbox 的臉部保養品,喜歡她們每項產品強烈樸實的手繪圖案, 也認同她們產品所傳達的一種「原始簡單的力量 」。 像【NEAL’S YARD】的「乳香面霜」簡單的讓我回味, 也像【REGENERATE】的「蘋果醋調理水」與「夜間修護乳」,原始的讓我回味 』 

今天一定要做一下介紹,還有一個原因是早上收到一封客人的 email,直接寄到我的信箱,她想知道說到底 Tinderbox 的日霜有沒有含 water 及 emulsifying wax 這個成份,原因是原廠的網站上沒寫,同時原廠網站上註明是 120ml,我們寫的是 100ml,害怕說她在澳洲買到的與我們賣的不同。我把我回覆給這位客人的信件在這裡 PO 出來,因為我想會有很多的客人有相同的疑慮,只是不敢問: 『 Hi Cute,沒有水這個成分,整瓶就變成油膏狀的商品,而不會是霜了! emulsifying wax 算是植物性的乳化臘,沒有這個成分,水與植物油也就沒有辦法調和的很好 ! 原廠網站上的成分其實沒有台灣的完整,因為澳洲的法律不需要完全揭露產品的成分; 包括她們的香水配方,妳在原廠網站上應該是看不到,但我們網站上也會揭露。 

有時候原廠的產品標示上沒有寫的成分,我們都會公佈 ! 關於容量-至少我上個月空運到的日霜,都還是 100ml,是她們寫錯了,而且錯很久了。 Tinderbox 是很樸實隨性的品牌,很有特色 / 很有能量 / 很棒, 卻不會像機器生產般那麼精細,包括那裏的人也是如此; 她們對很多細節也完全不在乎,所以我一開始與她們合作時,也花了一段時間適應。

她們網站上的聯絡區塊有這個 email :tinder@highway1.com.au 如果我的回應沒有辦法滿足妳,你寫信去告訴她們妳對產品的疑慮, 你可以直接找一位???,要不然可能 1 年都沒有人會回應妳 』 我蓋掉了這位聯絡人,因為如果大家都寫信去找她,她會一個都不理。

Tinderbox 的人與產品是標準的那種「要買很好,不要買就拉倒」的一型;你可以說她們是鄉下人,雖然也的確如此,不過卻掩蓋不了她們產品的真實。


瓦拉普 - 我的世代保養品:【Pacifica 與 Astara 面膜王】PART 1


我曾經寫過說:我喜歡把體驗保養品的感受與過程,形容成談戀愛一樣;

因為二者都是一種學習;也都對女人同樣的重要;包括學著掌握自己的膚質,學著體驗不同型態的保養品,也學著探索出最適合自己使用的保養模式,就跟一段段的戀愛關係一樣。 

又也許二者真正相似之處,在於顯現了女人終究是喜歡嘗鮮的!不同的是妳可以正大光明的換保養品,卻礙於世俗禮教,沒辦法隨意撲上去妳覺得適合的人。 

為什麼往往一個最愛的人,不會是妳選擇廝守終身的另一伴? 曾經最愛用的保養品,也絕不可能是妳選擇用到老的保養品? 答案應該是看妳有多了解自己吧! 不管妳同不同意,至少初戀的感覺是沒有人可以忘記的!甜甜澀澀的; 也許還愛他,但妳知道彼此不適合;也許還恨他,但妳不會忘記他。 

初戀的保養品,雖然還是懵懵懂懂的,但比起以前已經有更多的理解與接觸,這種讓很多人有初戀保養品感覺的,就是屬於一個共同世代的保養品。 也許已經不再使用,但妳一定曾經跟自己說過『我一輩子都要用下去』這類的話。

【Pacifica】 與 【Astara】的保養品,對我來說就是有這樣重大的意義!就像很多人不會忘記丹堤或是貝加斯的面膜,不管現在是好還是壞。又或是幾年後,這個世代會永遠記得牛爾的系列,不管妳還有沒有在繼續。 

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

瓦拉普 - People Oriented


開店之後發現很多人有興趣從事保養品這個行業,也跟很多同業成為了好朋友; 

從事這個行業你可以選擇『做品牌』,『做通路』,『做行銷』,『做噱頭』,『做樂趣』,『做興趣』,『做良心』,『做熱情』或是選擇『做心酸』。 

現在的環境做前面幾種方式需要越來越大的資金,做品牌做自己的還好,以國內製造廠為產品來源的話,比較容易收放自如;若是做進口的品牌,目前看來每 50 個才有 1 個做的好,做的好的原因 70% 決定在品牌國外本身的格局與氣度,30% 決定在進口商本身的功力。

有些平淡無奇的品牌,也可以因為進口商本身會做行銷,會做噱頭而成功。這也就是我說的30% 的決定性。 看國外市場的發展,目前做通路應該是較佳的選擇;因為品牌推陳出新的速度太快,消費者面對這樣的市場,已經逐漸喪失所謂品牌的忠誠度。

做通路可以相對降低經營單一品牌的風險,架子上永遠有新的東西可以提供給消費者嘗鮮;同時在越競爭激烈的市場,對通路品牌越有利,因為在重疊性高的品牌相互競爭下,通路可以在議價上取得最大的優勢。

但是做通路最困難的是通路風格的營造以及較高的資金投入,以我這家小店的經驗來說,是要突顯自己通路的風格或是店內架上品牌的風格?在一開始的時候是很不容易拿捏的。好的通路在於能成功朔造自己的風格,不管是能提供超級多樣化的產品如 Sephora,或是如屈臣式能提供超級多方便的據點,或是如部份的美妝網站能提供超級好的價格。 

網路的經營也是個有趣的挑戰;過去幾年網路品牌的成功模式很特別,不管是做品牌還是做通路。做自己品牌能成功的多是產品一系列均價不超過 300 元,以所謂達人或是以專業醫師來掛保證,但是被汰換的速度也很快,因為大家都可以複製這樣的操作模式;反正現在達人與皮膚科醫師滿街跑。只是資金卻越玩越大。若是單純想在網路上引進國外品牌,卻沒有實體通路輔助而能成功的很少;價格以及無法現場體驗的限制應是一個致命傷。

另一個成功的模式是在網路上做通路,網羅市場上知名品牌並提供便宜的價格,但這樣的方式被替代性的機會也不小,端看誰能找到最便宜的供貨管道。這種模式對於許多代理商來說,就是我說的『做心酸』。 對這家店來說,當初只是單純想要提供適合自己使用的保養品,慢慢的讓「人」變成了我們這家店的品牌風格;從 Veltiver 到很能聊的店長到親切的蘇珊珊。不過現在往回看,好像也只有「人」的經營模式被替代性的機會最低,成本也最低廉;但是過度對人的依賴,終將會成為了我們向外拓展的限制........如果我們想要的話。